池灏
1991年本科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2009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雕塑系主任,硕士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山东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秘书长。《陌上花开》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春暖花开》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泰山文艺奖二等奖;《快乐旋转》获第七届全国体育美展优秀作品奖;《假日》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获山东预选展金奖;《春暖花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
现代艺术中的综合材料艺术
摘要:传统美术在抽离了对自然中的色彩、造型最真实的模仿以后,笔触、结构、各种材料的独立表现力量显现出来。材料创作正在形成深沉的探索性态势,艺术家开始冷静、深入地进行形式和内容上的探讨。文章概括了材料艺术的产生背景及其在艺术教学中引发的由对材质的表现转而对本性描述的显现。
关键词:综合材料;艺术观念;材料表现
现代艺术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工业文明是西方理性主义的产物。谁都承认,产生于西方的、取代农业文明的工业文明对我们整个人类的历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种文明所带来的经济上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美术在它的社会责任职能和材质选择表现上起了很大的变化。
对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观众,从职能上讲,传统的绘画雕塑在多维度多元化的今天,已经不能集记录、情节、美化、传播和对意念表达等功能于一身。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造成的社会详细分工,对于传统美术职能的分离产生了重大影响。科技的发展是现代艺术的发生的直接诱因。摄影、电视取代了传统美术的记录和情节功能;对于美丽规则的描述和研究滋养了设计主义,迎合了大众消费标准;传播功能也移交给了广告,公共媒介系统;传统美术在抽离了对色彩、造型最真实的模仿以后,笔触、结构、各种材料的独立表现力量显现出来,潜伏的意念表达开始复苏。从此,现代艺术不再是意义的象征,而是观念的表达。从材质使用上说,因为早期条件的限制,原本只需要通过简陋的工具和简单的技术就可找到的材质,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技的提高,材质的提炼和使用为传统艺术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证。材料从简单的满足艺术品的耐腐蚀、永久性和美观的要求,变成艺术家对材质自身属性的纯粹迷恋和展示。那种靠媒介来确定艺术家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在后现代的辞典中,我们似乎看不到画家、雕塑家、摄影家等等的细节区别,而统称为“艺术家”。在更多时候更多作品,我们看到的是艺术家对综合材质的运用。综合材料制作是适应现代艺术的发展应运而生,是适应对时代,对现代生活的艺术感悟的需求。
综合材料艺术所带来的视觉感受的不同,已为许多艺术家去探索和研究。它的力量在于它首先改变了我们以往传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习惯,然后才自下而上地冲击着我们习以为常的艺术观念。赢得了艺术家们的推崇与喜爱,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在艺术审美上的多种需求,为人们带来多样化的选择与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在工业社会,现代工业生产虽然重视材料的性能、触感等,但为了实用性的目的不可能去深入的挖掘材料的全部丰富性,然而,艺术实践却能通过材料的物理形态传达出一定的生命意味。在现代派早期的雕塑中,最重要的创新莫过于毕加索在二维和三维拼贴中对“拾来的材料”的使用,然而其含义却大大超越毕加索所制作作品的表象。马歇尔·杜尚的“现成艺术品”的发明对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一直到二次大战后才被充分认识到。现成品材料与拼贴的运用,是现代工业飞速发展导致了人们亲近自然向往自然的本性复苏。许多综合材料的创造性使用,拓展了作品的表现力、想象力和感染力,将各种材质的内涵、属性充分发掘出来。
综合材料的运用是众多现代艺术所共有的特征。虽然其确切的起源有待进一步研究,但20世纪以来,从立体主义、达达主义到波普主义的一系列艺术运动,对推动艺术家创作观念改变和综合材料的运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毕加索帮助西方艺术跨过了模仿现实的门槛,给艺术提供了新语言,把艺术领进了一个自由创作的天地。抽象艺术、诸多流派风格都在毕加索拓展的视觉形式美的沃土上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演变。杜尚则对传统艺术观念进行了改变,同时也改变了西方艺术的历程,他把现成品送入展厅,开创了让艺术服务于思想的新主张。对于艺术本身的文化内涵和观念做出了颠覆性的革命。生活中的现成品和对各种材质的试验,都可成为他信手拈来的作品,作品的存在方式也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绘画雕塑的界限。后现代相当多的流派和艺术形式受到了杜尚的影响,并把他的艺术思想变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从20世纪以来的艺术运动来看,虽然其背后的主导艺术思想不尽相同,但是综合材料的运用和探索作为在现代艺术创作中的视觉习惯和观念的改变,却被艺术家广为采用。艺术家们通过与自身成长接受的文化滋补,敏锐的捕捉材质特有的格调和表现手法,大胆尝试新的材料、新的主题、新的形式,把都市生活轰轰烈烈的带进了美术馆、博物馆和画廊。显而易见,材料在艺术作品中的主体性不断得到提高。材料可以创造崭新的艺术形式和样式。这种手段的运用,从本质上就是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上,材料处于隶属地位的观念束缚,这样在无形之中促进了艺术家对传统艺术观念、形式认识上深化。无疑都给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这一切标志着现代艺术的艺术语言、开拓性的创造思维和自由的试验性特征与现代、后现代美术思潮相同步、相融合,强调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多维性、强调了材料和技术的综合性、多重性,反映了隐藏在视觉形态中的时代特征。
在材料艺术中,无论是传统的平面作品还是带有前卫观念的三维装置作品都是将材料作为其中一个基本的元素,通过其各个特有的属性,使用不同的技法来表达作品的观念和思想。从材料本身出发,去发掘材料的特性,就成了近年来材料艺术研究的主题。其中以艺术家理查德.朗为代表的作品,走向了材料运用的另一个极致。放弃了艺术品的引人瞩目、高高在上的陈列于美术馆博物馆和作品的永久性,而是更多地利用风景中本身存在的自然材料制作一些有体积的东西,并将其作为风景的一部分。他的作品体现出人对于自然的一种敬仰和神秘主义态度。出于对材料的尊重,这些艺术家希望自己的作品意义不超过一棵树,一块石头,一座山,一片海对于人们的意义。与这些作品共处一室,但不妨碍你。把材质本身放到与作品意义并列的地位,也许如此,所以会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随着现代艺术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改变和影响,对于现代综合材料的研究也于近些年在国内各大艺术院校设立了研究课程。当然,艺术家不是简单的将多种材料进行堆砌,而是利用材料的某一特性,改变其外部特征并赋予新的形式和内涵,使其产生新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材料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许多构成主义的逻辑成分,但更加突出的材料因素,它超越一般构成的正是它具有强烈的材料感。另外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个人面对社会的变革和文化冲击引发的思考与综合性材料结合,淡化画种的区别,突出个人理解,挖掘创造性潜能效果明显。材料在现代艺术创作中开始从幕后走到前台,它本身独特的表现力被发现、重视并开始被广泛的进行研究。
因为艺术观念的不断开拓,艺术创作的材料范围也再不断扩大。一定的材料适于一定的造型,恰当的材料选择对于作品表现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艺术家一般是通过对材料的偏好和对其性能的熟悉以及要表现的艺术形式和所要表达的艺术观念进行选材。材料也由传统的布、纸、木、石、陶、漆、木板、纤维等拓展到金属、腊、火药、化学物品、电脑影像以及任意的现成品等等。当观念也成为了一种材料被运用,艺术形式也因此模糊了明显的界线。所以,我们只能从实际出发加以选择、利用、发挥材料与特定造型相适应的质地特性和表现力,因材施艺,展现其艺术价值。为探索在视觉艺术中不断用做新型材料,提供了新的出发点。
随着人们的智慧、发现与创造,综合材料将更加丰富和完善视觉艺术上的魅力。艺术家更加关注材料、掌握更多的综合材料制作的性能与经验,我们也就掌握了现代艺术的手段和语言,艺术家的不断探索和努力,现代艺术的综合材料在种类与具体表现方式方面都日益丰富和完善起来。越来越多的新材料以新的形式和新的表现方法开始被广泛应用。材料的开发与综合运用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人们日益意识到综合材料、工艺上的可塑性和随机性因素带给艺术语言的无穷魅力,以及它在表达审美主体复杂、微妙的感觉心象方面所具有的丰富潜能。
参考书目:
《通过杜尚》王瑞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综合绘画材料与媒介》,陈心懋,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1月。
《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朱青生,商务印书馆,2000年4月。
《在艺术界河上——当代艺术思路之旅》,高千惠,艺术家出版社,2001年6月。
《国外后现代雕塑》,皮力,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6月。
《1945年以后的雕塑》,爱德华·卢西·史密斯,易英、诸迪译。
作品赏析
《邹衍吹律》 120×40×30cm 树脂 2008年
《快乐旋转》 120×100×100cm 铸铜
2009年
《惊蛰、夏至、秋分、大寒》
110×60×40cm 铸铝 2009年
《假日》180×150×150cm 铸铜 2011年
《一代梅痴-于希宁》 180×50×60cm 树脂 2012年
《春暖花开》 180×80×60cm 树脂 2013年
《热点》 230×35×40cm 瓷、木、石
2013年
《王尽美与邓恩铭》 230×280×120cm 树脂
2013年
《飞鸟》 120×100×40cm 树脂 2015年
《扁鹊》120×40×40cm 树脂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