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实践 >> 学术动态 >> 正文
【艺术实践】杨庆义:色调在绘画中的意义、作用与构成原理
添加时间:2019-09-05 11:36 点击数:

 

 

 杨庆义    山东济南人,生于1957年。1983年毕业并执教于山东艺术学院,1995年结业于中央油画助教班。现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油画学会理事。山东油画艺委会委员。油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代表作品有《家》《驼矶岛上的记忆》《梁山子孙》《洗衣妇》《捡花生》《故乡的河》《黑旦、黑狗和黑牛》等。其中油画作品《崂山女》在广电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新铸联杯中国画、油画精品展”中获铜奖。油画作品《美人蕉》在第二届中国静物油画展中获二等奖。 

色调在绘画中的意义、作用与构成原理

摘要:色彩是绘画最重要的元素。色调集中表现色彩的律动,使画家的内在情感得到倾向性强化。本文将色调的结构、色彩空间及色彩语言关系建立在绘画本质之上,探讨画家实现绘画色调的几种重要选择方式。

关键词:色彩语言;色调结构;集中的主色块;分散的主色块。

绘画的优势在于色彩语言的无限丰富性,色彩表现力的根本在于动人的色调。明确的色调能使画面色彩形成有秩序、有条理的和谐与统一,使色彩造型律动最大限度地激起人的观赏注意力。色调使画面具有有机的色彩空间结构、精到的绘画语言、鲜明的个性风格。

关于色调的定义画界早有共识,指画面总的色彩倾向。色调对于画家似乎简单到不值一提的程度,而实际运用起来并非如此,不少名家为作品色调所困,终生不能实现得心应手的色调表现力。若要说清构成色调的原理,也不是一两句话所能做到的。关于色调在许多色彩基础理论中已经被前人反复提到,但是具体解析色调构成结构原理的理论至今仍不多见,即使有些说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不一,大都没有涉及到如何构成色调的本质。我们在许多画中可以看出,有的作品并没有清楚体现出构成色调的绘画色彩感觉和建立在色彩感觉之上的明确的色调意识。今天将多年教学与自身艺术实践中理解的点滴体会,斗胆提出以下几点认识,意在通过探讨,进一步明朗构成色调的理论概念。若有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赐教。

色调的本质产生于画家的情感色彩倾向。因此色调表现和色调控制是画家绘画个性显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使画面色彩整体统一的重要手段。这种特性,是绘画中永远不会过时的基本因素, 其重要意义是不可忽略和轻视的。如果一个画家一生作了许多画,色调基本雷同,从色彩组织能力的角度看是不成功的。无色调的画,画面色彩肯定散乱无章,难以构成整体有序的画面韵律,色彩上也达不到整一的视觉效果,就像调色板上的颜色虽然丰富,不成“画”一样。构成色调的画面,色彩布局是有秩序有规律可寻的。画家充分运用“色调”是统一画面色彩必须遵守的重要法则。

一、集中的主色块:色调构成的基本法则色调按色彩的冷暖可分为“冷调”或“暖调”,按色彩的明暗及强弱可分为“高调”和“低调”或“深色调”和“亮色调”,按色彩倾向可分为“红灰色调”、“黄灰色调”、“蓝灰色调”、“紫灰色调”及“银灰色调”等,显示出情感差异。严格的讲,色调具有无限的创造空间,世界上有多少种颜色就能表现出多少种色调的画面。每幅画都应该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殊性创造一个明晰的色调。只要掌握构成色调的规律,展示各种色调的画面具有无限大的表现空间和跨度。怎样使画面的色调明晰而情感表达准确、适当呢画面色调的主要成因是画面中色块的面积所引起的色彩视觉影响力决定的。要使画面成调,画家必须确定画中诸色块中的主次关系,突出画中的某一主要色块(这个主色块可能是集中的,也可能是分散的),或是几块同类色构成的主色块,当这一主色块占据画面中75%以上面积时,色调自然会明显的呈现出来,这就是构成色调的主要成因。明晰的色调由画面中的主要色块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色调的处理上最怕画面中的色块面积均等,没有主次关系,色彩秩序散乱。这样的画面很难成调。另外还要注意一幅画中的大色块不能太多,太多了容易主次不分,出现花乱现象,色调无法统一。一般来讲一幅画表现一个主题、一个角度、一个瞬间,这种局限性决定了一幅画不可能包罗万象。一幅画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主题,由特定的主题决定特殊的色调。所以画前一定要有选择,选择那些成画成调的对象去表现,这一点作画前就要系统地考虑。有些画家在作画前迟迟不动手,就是在思索画面中的诸因素,有的人不知道该思考些什么,坐下来就画,这种现象无非有两种情况,一是作画老手,经验老道。另一种是什么也不懂,盲目与无知的模仿物象表面现象。绘画不动脑筋是画不好的。我现在还能记得当学生时,老师在课堂上教导我们作画时不能像“脚踩西瓜皮,滑到那里算那里”。我明白他批评的是一种无目标、无计划、不负责任的作画态度。后来便知道动笔之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这一点下文要涉及到。色调是纯属色彩直觉支持的理性与情感形式范畴。并非我们基本功好,写实能力强,就能准确地把握住画面色调。这也是画家常常容易误解的地方。写生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每次写生都尽量画准对象,无论是形还是色,以为抓住了我们的感受就能抓住色调,然而完成的多幅作品仍区别不开色调,原因是不明白构成色调的基本原理。在被动模仿对象局部颜色中陷入“色彩局部适应”,从而失去色调变化直觉。岂不知写生中作者在取景、选择构图时就已考虑到色调的关系。在确定主题后同时就要选择与思考如何构成画面色调中的主色块及色调倾向。强调色调的统一性和表现主题是不矛盾的,相反正是为了突出主题才强调色调的倾向性,这就要求我们作画前构思时,既能突出主题内容又能围绕主题内容构成画面中主色块及色调。这是作者在作画前需要确定的。若是风景或人物写生取景时可利用取景框前、后、左、右推移,甚至采取大胆取舍的方法,选择与推敲出画面中的主色块。当主色块面积达到整个画面75%以上的绝对优势色块面积时,此色块就自然占据了画面中的统治地位,这样就构成了画面明确的色调感。如果取景时达不到我们以上所说的主色块的条件,看不出主色块为中心的色彩联系,可能表现出来的画面色块散乱无章,无法做到整体统一及有色彩关系韵律画面,也不会构成画面生动的色调感。要知道自然中不是任何一个角度不加选择都能成画的,需要我们去选择去推敲,选择那些适合画面表现、符合色彩规律和作画的条件的对象去表现。其实画面色调是在动手之前就已确定下来了。我们不仅要了解主色块决定画面的色调,还要知道在这个基础上画面中其它色彩成分也是不可忽略的,如冷、暖、黑、白、灰、纯等,都是色彩画中重要因素,主色块确定后这些色彩成分也要考虑到。例如主色块选择黑(深色),其它色彩成分就是色调中的辅助色,若主色块选择的是灰色,灰色以外的色彩成分就是辅助色。注意这些辅助色彩成分与主色块同时都是不可或缺的画因,一幅色彩感好的彩画,这些因素一般比较到位,否则会让观者感觉画面色彩枯燥乏味。画面色调——集中的主色块构成形式作到极致的画家要数美国现代派画家约瑟夫·莫里欧尼。理论家评论他的作品“并非表现世界的画,而是表现画的画”。[1]P74我们若用传统的观念去审视他的作品,画上似乎什么也没有,既无物象,也无色彩对比,但他的系列作品博得国际画坛的认可。国内北京画家刘迅的作品也是将画面集中的主色块形式作到极致的代表人物。色彩简到极限。色调也有脱俗之感。我们还常见到一些工笔淡彩画和许多现代油画,淡化了色彩中的明暗关系求得色调的统一与和谐,也是一种方法。但不是解决色调问题的根本方法。古典油画中的色调多是以深色背景为主的集中的主色块构成的画面色调。罗马尼亚画家搏巴的作品对中国油画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多是深棕色调,以深棕色为背景,前面有几块亮颜色,构成画面主色块的是深棕色,是深棕色构成画面色调的统一及色调感。这一类的主色块都属于集中的主色块形式。这类作品还有内蒙画家妥木斯的画,他表现的内蒙草原上的大天、大地的作品都是采用了集中的主色块形式。集中的主色块形式的优点是直接统一画面色调,缺点是表现力有它的局限性,无法更丰富的反映自然客观对象。于是画家发现另外一种构成色调的方法是“分散的主色块”构成形式,在集中的主色块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色调中不同色彩空间及层次结构。使画面色彩语言和色调表现形式多样化。二、分散的主色块:丰富中再求统一画家追求和谐是为了获得统一,强调对比是为了求得丰富。以上构成集中的主色块是使画面色彩统一,这只是统一色调的基本原则。集中主色块的统一是直接性的统一。而分散形式的主色块统一,是将某一主色块(或同类色)分布在画面的不同位置,尽管这些色块在画面上是分散的,并没有直接连接在一起,但是人的眼睛会自动产生同时视觉,同时视觉会将分散的色块加起来,仍能占据画面的绝对色彩面积,同样能构成画面的色调。它比集中的主色块形式色彩丰富,结构形式复杂。我们面临的客观对象是多样复杂的,如何将这些复杂的色彩现象归纳到色调中来,这就需要我们去组织、去选择,使那些复杂的现象(色块)归纳到主色块中来,求得色彩丰富又不偏离统一的色调感,由此,构成画面矛盾的统一体,也许这正是绘画色彩游戏的规则。分散的主色块形式的统一更富有挑战性,是“善色者”迷恋的结构形式。因为统一达到极致,便会令人感到简单或单调,于是必然追求丰富,再从丰富中求得统一,这样才会充分感到运用色彩意趣。如果我们的画面色彩没有丰富性,也就谈不上真正的色彩统一。在构成主色块的基础上求得色彩丰富的技巧办法很多,比如点彩、色彩的重叠和色彩的并置、色彩的渐变与色彩的肌理层次等手段,都能使画面整一中达到丰富的效果。这一方面做得好的作者很多,在这里我们举两个代表性画家及他们的作品,一是前俄罗斯画家普拉斯托夫,一是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以普拉斯托夫的《打草时节》为例这张画来过中国,老一代油画家见到过原作的人不少,许多人曾被作品中灿烂的色彩律动所打动,如今谈起这张画的色彩效果仍激动不已。我们解析一下这张画面色调的结构形式,此画属分散的主色块结构形式,是丰富中求得统一的绘画经典之作,我认为他的作品在运用光色技巧方面在印象派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比印象派直接感觉性的作品更秩序、更条理,也加大了色彩造型的空间表现难度,是客观光色运用难得的好作品。他的《晌午》、《少年时代》、《夏日里》都属分散中求统一的结构形式。其中《打草时节》是以灰深绿色构成的画面主色块,灰深绿色表现杂草和树叶,将此色布满整个画面,使复杂的色彩变化有序地归为统一的色调系统,杂而不乱,色彩丰富、色调鲜明(灰绿色调)。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出,色彩中越是复杂的现象越是要注意整块色彩明确性,像印象派中修拉的点彩,色点越多越要注意它整块色彩的明确性,否则所谓点彩就是一堆垃圾。让我们再来看看克里姆特的作品,具有主观装饰特点,他也是一位运用色彩、组织能力极强的画家。他的作品色彩结构形式也是分散的主色块形式,特别是他的风景,小笔触就像碎宝石镶嵌一样,将主色块均匀分散的在画面的各个角落,以此求得画面色彩的丰富和统一。以上我们分析色调统一的重要法则,他们是集中的主色块和分散的主色块。若是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既集中又分散结构形式”(它综合了以上集中与分散的主色块特点,使画面结构形式更完善)。归纳起来我们得出三种构成色调的不同结构形式:1、集中的主色块。2、分散的主色块。3、既集中又分散的主色块。这三种结构形式全面的涵盖了构成色调的基本规律和原理。我们可以对色调感较强的作品作以分析,万变不离其宗。基本脱不出这些规律。色调的构成使我们更多关注了画面色块平面的分割与构成关系,使画面具有装饰性,平面性及时代感。这些都是与现代绘画理念相吻合的,符合当代绘画的时代特征,我们研究它是要更主动的驾驭它。我们熟悉的前俄罗斯绘画,也在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通过现在的列宾美术学院学生的作品可以看到他们绘画观念的转变,画面中加强了色彩的平面构成关系,在画面色彩造型及色调处理方面都更具有绘画的时代气息,有发展,有新意,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过去。时代要求我们当代画家和艺术教育家,只有充分发现色调的时代律动、实现无限丰富的绘画色彩表现——色调语言形式,才能显示出当代艺术家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作 品 赏 析

《崂山女系列》 140×140cm

《村头》 100×80cm

《海岛之春》 50×70cm

《长岛度假村》 50×60cm

《青年头像》 50×60cm

《女人体》 65×75cm

《崂山女之一》 120×100cm

《长岛造船厂》 50×60cm

《女人体之一》 60×60cm

《古镇》40×60cm

(审核:陈秀芹)

(田静)

 

 

© Copyright 2009-2015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