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美院动态 >> 正文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丹青”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潍坊诸城市开展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
添加时间:2025-07-08 17:02 点击数:

 

7 月 2 日至 5 日,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丹青” 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 21 人前往潍坊诸城市开展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美术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党员、“青习社” 成员及 “山艺爱心驿站” 成员参与活动。

实践团开展了“六个一”系列活动,即体验一次非遗技艺,接受一次红色文化教育,开设一次美术小课堂,进行一次企业调研,组织一次乡情考察、开展一次文化墙绘


非遗体验•传统文化强自信

实践团成员走进龙都街道中心幼儿园开展非遗体验活动,通过实物展示和影像资料,讲解了漆扇艺术和扎染技艺的历史渊源,提升了孩子们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在漆扇制作环节,实践团成员带领孩子们体验了“调漆—绘纹—下扇—荫干”的完整工艺流程;在扎染环节,孩子们学习不同的绞扎技法,体验“折叠—捆扎—浸染—拆解—晾晒”的制作流程。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精神洗礼•红色基因代代传

实践团成员在臧克家故居接受了红色文化洗礼。共同参观了“第一展室”、“第二展室”和“第三展室”,了解到臧克家先生在抗战时期以笔为戎的革命事迹。特别是他在延安时期积极参与文艺抗战工作,将文学创作与革命实践紧密结合的经历,让在场每个人都深刻体会到文艺工作者的时代担当。成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艺术青年要以臧克家先生为榜样,用艺术传递正能量,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代代相传!



美术课堂•艺路同行助成长

一场别开生面的“美术小课堂”在龙都街道中心幼儿园展开了帷幕,实践团成员通过多元形式让红色文化浸润童心。在手工课堂上实践团成员通过的互动问答,向孩子们介绍了雷锋、黄继光等不同时期的先锋故事,孩子们用彩纸制作“致敬先锋”太阳花手工作品。儿童画课堂上,通过图片故事向孩子们讲解党旗、党徽的象征意义,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心中的祖国,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作展现了孩子们对党和祖国的纯真情感。



企业调研•智融匠心育未来

在希努尔家园讲解人员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希努尔展厅、智能裁剪中心与六厂生产车间。从展示发展历程的展厅,到自动化的智能裁剪中心,再到传统工艺与智能产线并行的生产车间,实践团成员们感受到新质生产力为服装产业带来的蜕变。不仅惊叹于科技赋能下的精准,更读懂了老师傅们精工细作的生产线上历久弥新的工匠精神。这种传统与创新的完美交融使成员们深受启发——艺术创作既要传承精益求精的匠心,更需拥抱科技创新的思维。



乡情考察•古艺相融拓视野

实践团参观考察了中国暴龙馆和蔡家沟村,调研文旅融合发展情况。在中国暴龙馆,大家通过化石标本、复原模型了解到远古恐龙文化的历史脉络。转至蔡家沟,驻村艺术家与村民共创的墙绘艺术、就地取材的装置作品,以及衍生的文创产品,展现了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成员们表示“这次调研看到了艺术专业的广阔应用场景,乡村艺术振兴为创作提供了新思路。不仅拓宽了艺术视野,更体会到艺术创作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文化墙绘•点亮乡村新风貌

实践团根据董家崖头村的墙面情况,充分发挥美术专业特长,制定了墙绘方案,围绕“党建”“美丽乡村”主题,绘制贴近村民生活的主题文化墙。实践团成员顶着酷暑高温,每天从清晨6点工作至晚间9点,从整体构图到细节刻画,从线条勾勒到色彩调配,每一处都精雕细琢,使得原本斑驳的墙面焕然一新。最终绘制文化墙约400平方,村民对山艺学子精湛的专业技艺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本次活动是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美术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系列美育活动的一部分。实践团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嘱托,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地方发展,从而进一步增长了实践才干,锤炼了专业本领,了解了国情社情,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了青春力量。

(文字:田静 刘美莹 图片:褚悦廷 常鉴之 视频拍摄:常鉴之 褚悦廷 视频剪辑:刘美莹 编辑:吴文博 刘美莹 初审:田静 复审:贾立群 审核:吴兴君)

()

 

 

© Copyright 2009-2015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